
2017年3月2日,農業部財政項目“近海漁業資源和近岸產卵場調查”(以下簡稱“調查項目”)階段性總結會在廣州召開。農業部漁業漁政管理局科技與質量監管處處長王雪光、資源環保處副處長姜波,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科研處處長方輝、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楊文波,特邀專家上海海洋大學黃碩琳教授、唐議教授等出席會議。黃海水產研究所、東海水產研究所、南海水產研究所、浙江省海洋水產研究所、江蘇省海洋水產研究所等項目參加單位的有關領導、各課題負責人及科研骨干30余人參加了會議。重點實驗室主任李純厚代表會議承辦方致辭。姜波副處長主持會議。
李純厚在致辭時指出,調查項目的開展是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海洋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3〕11號)的重要舉措,是落實《漁業法》,開展海洋漁業資源總量管理、最小可捕標準實施、伏季休漁制度調整等新時期漁業管理政策調整的重要支撐,把項目做好意義重大;他還簡要介紹了重點實驗室近年來開展南海近海漁業資源養護和外海資源開發有關工作情況。各課題牽頭單位分別匯報了2014-2016年項目啟動以來執行總體情況,各課題參加單位分別匯報了項目2014-2016年項目階段性進展情況、存在問題及2017年實施方案等。隨后,與會領導和專家對各課題進展情況及具體研究內容進行了點評和研討,提出了多項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并進一步完善了2017年實施方案。
姜波對調查項目的研究進展以及2014-2016年各單位工作成績給予了充分肯定,并在部署下一階段工作時強調,各項目要進一步完善任務計劃,確保研究結果和分析的可靠性,切實為漁業資源總量管理、最小可捕標準實施、伏季休漁及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提供技術支撐,并強調要加強基礎數據的分析研究,提升調查科學水平,提前謀劃項目成果產出;同時,漁業漁政局資環處將對調查項目存在的問題積極給予支持協調,確保項目順利執行。
該調查項目旨在逐步摸清我國近海漁業生物資源及其所棲息環境狀況,系統掌握生物資源的現狀及變動趨勢,為總量管理及資源養護制度設立和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支撐和科學依據。項目執行期為5年(2014-2018年),目前項目執行過半。此次階段性總結會的召開,是對調查項目執行中期的總結和評估,是對項目下一步實施方案的完善和部署,為調查項目順利完成提供了有力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