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種類:
dsDNA virus(Group)>Herpesvirales(Ordery)>Malacoherpesviridae(Family)>Ostreavirus(Genus)
宿主 櫛孔扇貝(Chlamys farreri),蝦夷扇貝(Patinopecten yessoensis),長牡蠣 (Crassostrea gigas),香港牡蠣(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等。主要導致成貝的死亡。
發(fā)病條件:夏季水溫最高的時期,不同地區(qū)發(fā)病溫度不同;溫度的突然變化是主要應激因素。具流行性、暴發(fā)性及極高的死亡率( 短期內(nèi)常達90%以上); 病程較短, 一般持續(xù)1-2周。
發(fā)病地區(qū):中國(該病毒種的其他株系在世界其他國家廣泛存在)
感染部位:除生殖腺、閉殼肌外, 消化腺、外套膜、腎、腸組織都有程度不同的病理變化。病灶主要出現(xiàn)在各器官的間質組織細胞與結締組織細胞, 其間分布有大量病毒粒子并伴有受感染組織的廣泛壞死現(xiàn)象。
癥狀:患病扇貝外觀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貝殼開閉緩慢無力, 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病貝足絲脫落, 失去固著作用。消化腺輕微腫脹,腎臟易剝離, 外套膜向殼頂部收縮, 外套眼失去光澤。病貝的軟體部無膿皰及其它明顯的病灶, 炎癥反應不明顯。
傳播載體 水平傳播
防治措施:實時監(jiān)控防止病毒傳播,高溫、化學或紫外消毒,循環(huán)水,過濾水,隔離并銷毀病鮑
病毒形態(tài):球型,有囊膜,囊膜內(nèi)可見均勻的高電子密度的核衣殼。完整的病毒粒子直徑為130-170nm,核衣殼直徑為90-140nm
細胞定位:細胞核
全基因組序列:GQ153938
PCR檢測引物 :Nested-PCR法:
首輪引物:
W-F:TTG TTC ACG GGA GTG TAT CCA G
W-R:TGC GGC GCT ATG GAT TTA ACG
二輪引物:
N-F: TAC CGG CAA TGA TGC TGA GC
N-R: TGC CCG ACC ACA AAC CTA ATG
參考文獻:
王崇明, 王秀華, et al. (2004). "櫛孔扇貝大規(guī)模死亡致病病原的研究." 水產(chǎn)學報 28(5): 547-553.
李晨, 王崇明, et al. (2013). "櫛孔扇貝急性病毒性壞死病毒巢式 PCR 檢測方法的建立." 水產(chǎn)學報 37(2): 281-287.
pageadmin網(wǎng)站管理系統(tǒng)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8-2013 ICP備案號:粵ICP備07002578號